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它在广西市场的占有率从5%不到,飙升至20%以上。其蹿升势头,让其竞争对手心生警惕。
它,究竟是谁?背后又是谁在广西市场运作这个品牌?
近两年,有个品牌在广西轻卡市场迅速蹿红,成为行业内的一匹黑马。
它最开始出现在南宁是在2011年8月份,有一帮人在南宁打着它的“旗号”,在广西各地级市场出没,大肆招兵买马。而后,2012年7月,它旗下首批产品上市,开始征战广西轻卡市场。
不曾想,首战却出师不利,遭遇区域市场水土不服的打击,虽说,他们前期做了很多的市场调研,但毕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和数据做基础,合不合适,得市场说得算。
改进,修正,提升产品与区域市场契合度。一年后,重振旗鼓再战。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它在广西市场的占有率从5%不到,飙升至20%以上。其蹿升势头,让其竞争对手心生警惕。
它,究竟是谁?背后又是谁在广西市场运作这个品牌?这得从2011年8月出现在南宁街头的那帮人说起。
一个新品牌要怎么活下去?
那时,他们尚且年少,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卡车江湖有帮派文化之说,他们则来自一个新成立没多久的帮派——中国重汽轻卡,他们是其在广西的开路先锋,第一批南宁办事处的成员。
如今,营盘尚在,人已换了几轮,不变的是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依旧没有超过30岁。年轻化,是中国重汽轻卡团队共有的标签。但是,这帮年轻人,做出来的事却让人刮目相看。
2013年5月,年仅27岁的白雪井从新疆办事处“空降”到南宁办事处任经理。彼时,南宁办事处已经成立了快两年,整个广西却只剩下两家一级经销商,而就这仅剩的两家中,有一家已经心生退意。
如此境况,跟当初产品还没上市,一心去发展渠道根本不是一回事。那时没有销量压力,一帮年轻人怀揣着满腔创业激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去跑市场,四处奔波,不知疲倦,这是属于这群年轻人最快乐的回忆。一旦产品上市后,他们面对的是残酷竞争,赤裸裸的现实。
怎么办?一个新品牌要存活下去,必须要找到在市场的立足点,解决了生存问题,才能谈其它。而要做好一个品牌,不外乎四点,产品、渠道、终端和团队。
“首先,产品定位一定要清晰,先研究需求,把我们产品受人待见的原因找到。”这是南宁办事处突围的第一步。
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对产品动力性、承载性以及舒适性能要求较高,所以,单轻卡载重市场就能占到整个轻卡市场近三成的销量。而就凭中国重汽在重型车的地位,加上融合了曼技术的产品性能,撬动这块市场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跑终端,关键要抓住需求的本质。所以,在那段时间里,他们频繁出没在各县市各大海鲜、农贸市场,收集信息,看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把零散的反馈信息,整合分辨后,落实到产品配置上。
“产品定位的过程其实也是产品寻找自身价值的过程。”白雪井认为,产品本身对于客户更有价值,才可能更容易被客户所接受。
经过一年时间,南宁办事处与销售部之间高密度的反馈验证改进,产品定位逐渐与区域市场需求相契合。
卷土再战,连续两年翻三番!
2013年7月,卷土再战,其当年销量在2012年的基础上,翻了三番。紧接着2014年,遭遇国Ⅳ排放法规升级,虽然产品导入初期遭遇市场排斥,仅凭消化国Ⅲ库存车,也让2014年得以延续2013年的增长势头,同比又翻三番。虽说,中国重汽轻卡在广西市场基数小,但是增长势头却是不容小觑。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明确了走量车型和盈利车型,即主销车型。主销车型是企业在市场中赖以生存的基础。确立主销车型,做上下延伸,主销车型越多,销量也就不用愁了。
在切换国Ⅳ之前,配备以云内为代表的国产动力悍将系列,3360/云内4102/万里扬等车型,是山区经典版车型的代表,销售占有率达到80%以上,随后推出的升级款8.25R16蓝牌十吨王车型亦是延续经典,成为中国重汽轻卡当时在广西区域市场销量的主要来源。
而自2014年切换国Ⅳ之后,高端动力配置产品上量明显,康明斯动力的相同配置车型(即统帅),销量及市场占有率都在快速提升。
相对其它品牌,中国重汽轻卡虽为后来者,其产品线长度虽不能跟做了十几年轻卡的老牌轻卡企业比,但,也正由于轻装上阵,所以相比较而言,它的反应速度就快了许多,且各产品间的区分度也比较明显,高端就买统帅,中端就买悍将。
反观一些没准备到位的品牌,销售则迅速降至冰点,有一段时间,甚至根本无车可卖;产品线齐全的品牌,因为排放升级导致各类产品区分度不明显,也流失了一部分用户。
正因为亲眼见证了,市场这支无形之手力量的强大,所以白雪井并不认为他们在这过程中,起了多大作用,他们在产品与市场的反应过程中,扮演的是催化剂的角色,只是加快了这一市场反应速度而已。
“终端为王,渠道制胜”。这是中国重汽轻卡销售部总经理王德春最常对他们说的话。而对终端和渠道两者的定义,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终端走访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简单来讲就是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企业,知道企业在做某个产品,至于终端成交环节应更多的停留在渠道环节。”
然而,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寻找与自身企业文化及产品理念相符的合作伙伴,是可遇而不可求,用白雪井的话来说,就是“良友易寻,知音难觅”。
王俊棋算是他在南宁遇到的第一个“知音”,但,令白雪井没想到的是,王俊棋的行事作风如此“另类”。
觅知音,寻觅到一个“怪咖”?
王俊棋,从事汽车销售十多年,先后在桂林机电、南宁物资集团等平台上打拼过,在广西汽车销售界,算是一个有资历,也有“背景”的人。
前些年,因为南宁物资集团改制,才跟原物资集团总经理出来单干,开了一个汽车销售集团,其所属的集团公司同时经营有江淮轿车、中兴皮卡、莲花汽车、吉利汽车等轿车品牌。
2011年,南宁昌威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王俊棋从集团调出来做货车销售,负责昌威的运营。王俊棋的经营手法很独特,他对那些濒临退出市场的品牌,特别偏爱。
在接手中国重汽之前,昌威先后代理了唐骏、长安跨越等品牌,而在他接手这两个品牌之前,它们而过他手之后,这些品牌往往都能“起死回生”,销量逐年递增。
不是王俊棋天生喜欢挑战高难度,而是那些品牌成熟,销量好的产品有太多人争。而这些被人“放弃”的品牌,在王俊棋眼中只是一时时运不济。“每个品牌总会有好几年和坏几年,就看你抓不抓得准时机。”
当然,这只是短线投资行为,要谋求长远,还是要找一个成长性好,估值高的品牌来做。王俊棋最终决定专做中国重汽在南宁的独家代理商,清退其它品牌,是形势所迫,也是他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最好选择。
一来,王俊棋代理的低端轻卡品牌,上升空间已经非常窄了,其产品定位已经不符合市场向高端发展的趋势,尤其在经历国Ⅳ排放升级以后,销量下滑的趋势已经止不住了。
这几年,白雪井接触的经销商形形色色,想代理中国重汽轻卡的经销商也不少,但是,有实力且有想法的经销商却很少。
“他(王俊棋)能够说服我,真的找到这产品的卖点,说明他花心思了。如果连要代理的产品怎么卖都不知道,那也没什么好谈的。”这是南宁办事处挑选合作伙伴的底线。
设擂台,在销售最火的门店对面,你敢吗?
其实,在找白雪井谈之前,王俊棋对中国重汽轻卡的厂家实力,及其产品已经做了综合评估,甚至对未来产品怎么卖,都已经考虑好了。
单纯卖车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除了卖车,王俊棋属意的是由轻卡销售,延伸的后续产业,包括运输、物流、制作货厢等。当前,货车能延伸的产业,王俊棋他们几乎都涉足了。
整个产业链打通后,反过来,也能带动车辆销售。比如,办物流运输公司就可以提高客户的粘性,为用户提供从购车到售后,再到跑运输一站式解决方案。这是昌威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加盟中国重汽后,昌威从今年3月份开始卖车,短短几个月就卖了300多台车,为中国重汽在整个广西片区贡献了近五成的销量。
能在短短几个月卖这么多车,王俊棋的打法也很“出奇”,比如,在场地的选择和人员的培养上。把自己的店面,开在当地销售最火的经销商对面,跟它打擂,你有勇气面对自己门口罗雀的惨景吗?
你敢招聘一批零起步的年轻人,来替你卖车吗?而且最后还能把他们培养成炙手可热的销售精英吗?这些大多数人都不敢,也不会尝试的做法,恰恰是昌威致胜的关键。
王俊棋把店开在竞品经销店对面,就两个原因,一个是参照学习,另外,是为了聚人气。“为什么它们每个月可以卖100多台车,而我们却卖不动?我们会把收集到的情况,做数据细分,逐一解决。”差距找到,并改到位了,销量自然上来了。
至于,人才培养方面王俊棋认为,“做货车的要资历老的,对产品熟悉的。同行都以这种模式,但是我们认为只要年轻,有心专研,同样能干好货车。”
当然,勤奋是一方面,从桂林机电公司等“正规军”培养出来的人,在公司管理以及人才培养上,也有其独到的做法。如今,从昌威出来的销售员,在业内都享有较好的口碑,且个个都是抢手货。
昌威是中国重汽轻卡在广西代理商的典型。自白雪井上任以来,他带领他的团队,在广西发展了11家有效渠道,6家主要销售渠道,势力范围覆盖了南宁、柳州、桂林、河池、百色、东兴等主要区域。
从近两年南宁办事处的销售轨迹看,中国重汽轻卡在广西已经站稳脚跟,且根基逐年稳固。未来会怎样,没人能够预知,但,最难的创业期已经过来了,未来又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