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潍柴向行业宣告了三件大事:
一、潍柴燃气机累计销量登顶80万台,刷新了全球燃气卡车装机量的历史最高纪录,成为全球产销量第一的燃气发动机品牌!
二、公路运输车辆最强燃气动力WP16NG4.0登陆西南市场!
三、潍柴燃气产品全面迈进4.0时代,接单开卖!
迄今为止,除了潍柴,还没有哪个品牌能做到,一年卖出15万台燃气机。每三台燃气重卡,就有两台配装潍柴燃气动力。
为什么只有潍柴做到了?
从潍柴这26年发展天然气的历程看,潍柴燃气机的成功源于“技术领先+成本优势+政策契合+服务保障”的综合策略,而竞争对手在某一或多个环节的短板导致其难以匹敌。
一、技术差距:研发投入与迭代速度
潍柴在发动机板块连续10年投入300亿元用于研发,不断挑战关键核心技术,让潍柴燃气机的热效率与排放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022年潍柴天然气发动机率先突破本体热效率50%大关,将天然气发动机本体热效率提升至54.16%,遥遥领先于47.6%的国际最高水平。
10年间,潍柴天然气发动机从1.0进化到4.0,始终跟竞品保持代际差距,相比竞品,潍柴有更充足的时间验证产品,从容应对市场变化,实现一代领先代代领先。
二、产业链垂直整合:成本与效率碾压
经过一代又一代累积沉淀,等潍柴规模化生产与成本控制,做成功了,后来者想追赶,发现技术门槛、投资门槛、运营门槛、成本门槛、经验门槛已经被潍柴带到了一个难以追赶的高度。
重型天然气内燃机热负荷高、寿命要求长,不仅热效率提升难,可靠性提升难、排放控制也难。潍柴针对高温件进行材料升级+结构创新,4.0产品实现了气体机可靠性与柴油机等同。
而其它品牌要么由于规模效应弱,难以分摊高昂的研发成本,要么技术路线“水土不服”,供应链议价能力弱,售价高,产品没有竞争力。
三、政策响应与市场精准卡位
除此之外潍柴燃气机能不断壮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潍柴有能力抓住每一次政策升级和市场机会。
2015年,潍柴推出了以WP13NG为代表的国五产品,首次将天然气发动机功率提升至400马力以上,抓住了市场对大马力燃气的需求。
在国六还未
在竞争策略上,潍柴还针对细分市场需求,精准适配产品,定制差异化动力方案,一直保持与目标市场的高效对接,例如WP16NG-4.0专攻山区物流运输市场,是目前行业内最大马力(750马力)的燃气重卡动力,足以胜任用户想要的大排量更大马力的高效运输需求;WP13NG-4.0优化国道频繁启停场景,帮助用户合规多载货,提升收益等等。
即使油气价差收窄,潍柴通过技术优化(如气耗降低至28公斤/百公里),最大化实现了天然气重卡的经济优势,真正做到了比用户更懂用户需求。
通过精准的市场细分策略,潍柴更有效地触及目标消费者,满足其多元化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不仅是一种策略选择,更是未来商业竞争的必经之路。
四、服务网络与用户粘性难以匹敌
26年来,潍柴通过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和技术,树立了强大的品牌形象,不断推陈出新的服务策略,密集而高效的服务能力,更是其它品牌难以匹敌的。
潍柴在国内拥有服务站超5000家,偏远地区(如西藏那曲、新疆和田)能实现4小时内到达,故障修复速度比行业平均快40%。
2025年2月25日,在内燃机领域,潍柴率先引入TCO服务理念,成立W-TCO俱乐部,面向终端客户、中心库、维修站等不同的服务对象,推出包含托管业务、整机+零部件延保、维保套餐、配件大包在内的四类套餐,以降低客户的物流车辆、机械设备维护成本。
潍柴成立的W-TCO俱乐部,进一步强化了用户留在其生态内的动机,这些服务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还形成了强烈的用户粘性。
结语:
总体来看,其他品牌难以超越潍柴的根本原因,在于潍柴通过技术代差、成本壁垒、政策卡位和服务碾压,在燃气市场形成了闭环竞争力。
未来燃气市场竞争将更聚焦于低碳技术迭代与全价值链效率提升。
目前中国油耗四阶段法规将于2025年实施,油耗限值相比三阶段平均加严约13%,主要增加了与限值对应的CO₂排放量参考值的计算方法。与此同时,工信部正在研究商用车双积分政策向碳排放管理政策转变,积极鼓励和推动商用车减碳技术落地和应用。
可以说,减碳要求已经通过成为法规深刻影响下一代商用车技术重点发展方向。
潍柴技术人员认为天然气碳含量少,氢含量多,天然气内燃机具有更大节能减排潜力,预计可实现减碳15%,采用天然气+混合动力系统,减碳能力进一步提升至28%,可以较好满足2030碳达峰要求。
商用车双积分政策是以碳排放水平为核心原则,天然气纳入节能车管理,能降低企业积分目标值。这意味着,天然气动力依然具备节能减排潜力,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潍柴通过技术领先、政策适配、服务生态构建,不仅响应了环保政策与市场波动,更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精准卡位,巩固了其在燃气动力领域的绝对话语权。
未来,潍柴“燃气动力+”战略还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向更高效、低碳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