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卡车驾驶体验之旅西南行于8月19日在成都正式发车。在这个南丝绸之路的起点景点,联合卡车正式开启挑战“云端上的高速”之旅,两辆联合卡车新U系将一路经过西昌、昆明、西双版纳,直达磨憨,全程近1600公里。
联合卡车千里急行越雅西石棉-昆明,约700公里
这是行程中最艰难的一天。
其实从石棉-昆明近700公里山路复杂险峻的高速路况早就注定了这一天的行程不会早早结束。上午跟车体验的驾驶员是飞哥,真名韩仁飞,他从20岁开始开车,如今开了23年车,对云贵川的地形和路线也非常熟悉。
目不斜视的飞哥
在他的指引下,我们见识到了全程最艰难路段上的两大奇观——雅西高速上最著名的双螺旋隧道和连续51公里长下坡。
为了减少连续纵坡和规避不良地质和自然保护区,公路史上首座双螺旋隧道诞生了。它最大的妙处就在于,以长度换取高度——331米的高度要让你爬10分钟,但它完美地解决了线路爬升及避开地质不良地段的难题。
51公里的连续下坡也前所未有,经常有货车因为长距离下坡而导致失速,尽管以往没有人敢不装淋水就下坡,但装了淋水也不代表着绝对安全,因为频繁踩刹车会出现刹车片过热而引发热衰退现象,严重的会造成制动失效。针对于此才有了联合卡车此次安全驾驶体验之旅。
第一天的启动会上,很多卡友都对联合卡车此次不装淋水器的挑战表示了担忧,甚至有言辞激烈的卡友说出“不装淋水器,你们等着后悔吧”此类言语,而联合卡车此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不用淋水器也可以安全的通过复杂险峻的路段。
51公里的连续下坡对两辆车形成终极考验。为了验证制动效果,飞哥在下坡时并没有开启缸内制动。拖乌山隧道,飞哥用9挡下坡,发动机转速1900转,80公里的时速匀速下坡,几公里后,发动机水温上升,若水温升高到105度,缓速器会自动切断,换成缸内制动,此时发动机转速1500转,时速70公里,发动机的水温会迅速恢复。因坡过长,随后飞哥又把缓速器重新打开,缓速器和缸内制动共同起作用,换到10挡,转速调整到1700转,下坡速度可恒定在80公里/时。
据介绍,下坡时势能转换动能,车速会越来越快,通过缸内制动产生的制动力矩,可降低下坡时的速度。搭配缓速器使用,效果尤佳。而在整个验证过程中飞哥并没有踩一脚刹车,联合卡车缸内制动加缓速器制动的制动效果得以佐证。飞哥之前也用过淋水器,他觉得那时候下坡心里根本没底,而且最大的水箱重一吨多,相当于每次都少一吨的货,每次加水又耽误时间,效率很低。他形象地称缓速器为降落伞,相当于有人在后面拽着你,你的速度就不会冲得那么猛。
米易服务区现场测温
回想起以前没有通高速的日子,真是痛苦。走国道平均时速也就二三十公里,同样一趟活要多跑一天多,路上饿了没地方吃饭,路边卖鸡蛋的5块钱一个,方便面10块钱一碗,路窄,只能排着队行车,没法停车,为了不上厕所也不敢喝水。老一代职业司机的“悲惨生活”历历在目,好在现在好日子来了,公路修好了,车辆的品质也大大提升,高速上跑八九十公里每小时都很正常,日行千里不再是梦。
中午在米易服务站休息、吃饭,开始有不少在此停车休息的驾驶员凑过来观看,虽然对于联合卡车不装淋水器通过雅西高速都不敢相信,但几乎每个人都会说一句:车挺漂亮!摸着皮实!动力性不错!
下午14:00从服务站再次启程,换乘橙色车,驾驶员余洲,典型的80后,不过他可是两届斯堪尼亚驾驶员大赛的冠军。
一路途径攀枝花,驶过金沙江大桥。从成都至此已经行驶了650公里。别看余洲不足30岁,但对车颇为精通,也好钻研。在缓坡时,他保持1500-1700的发动机转速,坡大时就提高到1700-1900转,下坡马上结束时,他迅速地关掉缸内制动和缓速器,通过自然提速来冲坡,这就避免了加油提速的环节,能节油。他说开车一定要勤快,勤换挡,勤开闭两种辅助制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省油。
为了挑战雅西高速、昆磨高速等复杂山区公路,联合卡车特别推出了排气制动加缸内制动加缓速器的辅助制动系统,以彻底解决以往下坡时不得不背的沉重的淋水系统的问题,保障西南高原山区行车安全。
其实国内很多司机是知道缸内制动和液力缓速器的,不用的原因只是觉得一次性投入太多!他跟我算了一笔账,装淋水器的车,按1个月3-4趟的出勤率,1年下来光加水需要1万多,而刹车片每2到3个月就需要全部更换一次,一个轮胎4个刹车片,1个刹车片40(还不含人工费)加上挂车,一年更换刹车片起码就要2万,还不算装水后少拉的货物的价值。这样计算,您还觉得贵么?
到达昆明又找到停车点时已是晚上11点多钟,虽然辛苦,然而收获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