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重汽以重卡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的业绩,投下了一枚震撼行业的“深水炸弹”。而支撑这一全球巅峰地位的,是其已连续21年稳坐中国重卡出口“头把交椅”的厚重基石。
可能有人会说,规模大并不代表强,对于中国重汽,简单的“是”或“否”都不够准确。笔者看到的是当下,中国重汽已跨越“大而不强”的阶段,正处于“既大且强”的快速跃升期。并且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虽然目前尚未完全达到世界一流品牌的综合统治力,但也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笔者有如此判断?
一、中国重汽的“大”本身就是一种“强”
2025年1-9月,中国重汽交出了一份堪称“现象级”的成绩单:
重卡出口11.1万辆,同比增长24.5%。
9月单月出口突破1.5万辆,创下中国重卡行业单月出口新纪录。
全年出口目标15万辆,这一数字是2020年的5倍。
超过100万辆中国重汽重卡驰骋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重汽在海外市场能实现连续长达21年的领跑,绝非偶然。
首先,笔者看到的是中国重汽的“大”是实力的体现,而不仅仅是数字游戏。重卡产销量世界第一,连续21年中国出口第一的背后,是228.9亿美元的汇总收入和全系列产品的爆发性增长(新能源车增300%,轻卡出口增140%,矿卡增35%)。这证明其规模是多元化、有韧性的,而非依赖单一产品或市场。
而且中国重汽的“大”是建立在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拥有数百万辆市场保有量的基础之上。没有强大的产品可靠性、成本控制和供应链能力,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规模。
其次,是中国重汽体系化布局。其“大”不仅体现在销量,更体现在30家KD工厂、44个代表处、超300家经销商的全球网络。这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构建的体系,强大的配件供应和快速的售后服务,形成了“买得放心、用得安心”的品牌信任,这是许多后来者短期内无法建立的硬实力。
“价值战”需要全方位的支撑:避开价格战的前提,是中国重汽拥有足以让客户忽略价格差异的、强大的服务、配件和品牌保障。这套体系正是中国重汽最深的护城河。
因此,中国重汽的成功,是长期主义对短期主义的胜利,是系统能力对单点优势的胜利。
所以,笔者认为中国重汽的“大”是有质量的、有体系支撑的“大”,这本身就是一种“强”。
而且,中国重汽绝非“只是销量领先”,它正将其“大”(规模、网络、份额)转化为迈向“强”的平台和跳板。
二、中国重汽的“强大内核”
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刘正涛与总经理刘伟已清晰地勾勒出其“强大”的内核。
在大会上,刘正涛提出中国重汽要向全球市场提供“最高技术含量、最高品牌价值、最高回报收益的商用车解决方案”。这标志着中国重汽的竞争逻辑已彻底从价格战,转向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增益。
站在全球第一的新起点,中国重汽已描绘出清晰的未来航线图,核心是 “全价值链共赢” 的深度国际化。
到2030年,中国重汽计划实现出口重卡25万辆、轻卡10万辆、轻型车5万辆、矿卡3000辆。海外后市场收入目标10亿美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重汽规划了三大战略升级路径:
1.产品升级:未来5年研发投入超40亿美元,组建8000人研发团队,专设海外产品研发机构,攻坚新能源(纯电、氢能、混动)与智能驾驶技术。这一投入力度和人才规模,是对标世界级科技企业的决心,是“技术强”的根本保障。刘伟提到“在核心的三电系统,中国重汽掌握了多项突破性关键技术”,这表明其正从技术追随者向特定领域的规则制定者转变。
2.生命周期升级:中国重汽的未来,不止于卖车,其还在全球推动从“卖车”到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转型,发力二手车、车队管理、融资租赁等后市场业务,争夺全球商用车行业最丰厚的利润池,开拓价值新蓝海。据刘伟透露,未来5年,中国重汽重卡的海外保有量将有望突破200万辆,巨大的保有量必将带动服务和配件业务的发展,这是一个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全球机遇。
3.营销体系升级:到2030年,中国重汽要将海外经销渠道扩展至400家,国际营销人员增至2000人,并持续扩大KD工厂规模,年产能达10万辆。
4. 双品牌战略引领高端化
HOWO巩固“高性价比、高品质”定位,成为全球最信赖的品牌之一。SITRAK对标欧美高端品牌,实现价值突破,直面品牌溢价的核心战场。
中国重汽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洋指出,中国重汽依靠服务、网络和本地化三大法宝,“已经不用把精力放置于价格战上”。这表明中国重汽在海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已从单一的产品价格,这是强者才能选择的游戏规则。
三、媒眼观察:中国重汽的下一步
可以说,中国重汽的“强”,已不是潜在的未来,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规模、体系、新能源技术应用和特定市场价值竞争上,中国重汽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无论是“We are One”的全球理念,还是“小河有水大河满”的中国智慧,中国重汽通过构建“全价值链共赢”生态,达到与世界一流品牌同等溢价和全球顶尖技术定义权同等高度,是中国重汽未来5年战略冲刺的核心方向。
中国重汽的下一步,不仅关乎自身百年企业的梦想,更将影响着中国商用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整体站位与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