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年上半年中、重卡销量同比下滑超过三成这一市场态势,记者采访到的很多相关人士都表示认同。“但是,一个总体的销量只是宏观数据,你能通过这一宏观数据,得出微观市场表现吗?”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这样反问记者。
这一反问引发了很多问题。今年上半年中、重卡市场的总体销量为何下降?中、重卡的“微观”市场表现到底如何?为何进口车辆在很多区域市场的销量反倒增长?“互联网+”给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超30%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前5个月企业销售数据来看,排名前十,甚至是前十五的企业中,同比销量纷纷下降,最严重的甚至要超过70%。也正因如此,业内不少人士对今年1~6月中、重卡市场作出下滑超三成这样的预判。
当记者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市场态势?无论是企业销售人员还是行业协会人员,或是经销商、卡车用户,他们给出的答案中相同的一个原因就是: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工程车需求下降,充分说明大经济形势不好,很多工程开工不足。”业内观察人士杨再舜这样告诉记者。
仅仅是因为经济进入“新常态”才使中、重卡市场不景气吗?一位业内相关人士为记者作出了一个正向解释:“在货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物流效率提高,那么对车的需求数量会不会减少?”这个问题不难理解,物流效率不高不仅是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从某个层面来讲,也是中国在中、重卡市场需求位居全球第一的原因。
该人士之所这样讲,其实也从侧面告诉记者,当前,中国物流行业水平正在提升,整车销售将更加注重细分市场,在细分市场中做强。
市场越分越细越来越专业
今年上半年,中、重卡总体销量在减少。“总的市场需求在变小,能做到抢占市场蛋糕、提升市场占有率,这就是做到了突围。”业内人士谭秀卿这样对记者讲。
那么,如何抢占已经变小了的蛋糕份额?企业又是怎样应对的?“关心自己的产品,关心自己用户所处的行业,关心自己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一位企业人士这样告诉记者。关注自己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其实就是企业通常所讲的差异化竞争。对于今年上半年的市场特点,杨再舜给记者总结:4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产品销量上升,30万元左右或以下的经济型产品全面下滑,为促销,全线全系列的产品在降价。与此同时,专用车却比同期要好,这说明重卡市场细分越来越细。“物流是个大概念,是当前最有潜力的细分市场,包括干线物流、城市物流、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物流,现在的细分市场越来越明确了。”杨再舜表示,“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总盘子就这么大,物流业是在扩大中,物流量是靠车辆运输来完成的。今年的港口牵引车大涨就是最好的例证。”
除此之外,由于细分市场越来越明确,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很多专用车公司与电商物流企业联合研制车型的案例,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中、重卡的细分市场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
“互联网+”在物流市场初显威力
“互联网+”影响到各行各业,对于中、重卡市场,今年上半年已经领略到“互联网+”对其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主要表现在互联网对车、货、人的链接。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物流行业的一个小故事:一家物流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改变了物流运作模式,在增加N倍货源之后,对运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数目不小的订单便花落某合资品牌卡车企业。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简单,而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物流公司现在不单单把注意力放在拉货送货方面,而是更多地把心思放在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一庞大的网络体系,把货源、车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对企业而言,面对‘互联网+’,不仅是要提供智能的车,更要提供品质有保证的车,这也是为何进口品牌卡车今年在中国物流市场捞金的一个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