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与未来交织,现实与梦想重叠,六十年前,经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同意制造汽车。六十年后,中国重汽发布Ⅰ代首款智能卡车,揭开了中国首款智能卡车的神秘面纱。
卡车智能化?这是不是中国重汽玩的“噱头”?针对这一点,客观地说,中国重汽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行进的速度还是比较谨慎的。
五年开发验证,从安全角度切入“坐实”智能卡车
2010年,中国重汽针对重卡智能化项目做市场调研,2011年,智能化卡车项目正式立项。中国重汽卡车智能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个是驾驶智能化;另外一个车辆运行智能化,最后是智能化个性定制。
今天,中国重汽隆重推出的智能化卡车,其最大亮点在驾驶智能化技术方面的进展。中国重汽车辆驾驶智能化技术主要由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组成,包括前撞预警系统(CWS)、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ESC)、坡道辅助系统(HSA) 、智能远光灯系统(IHS)、智能雨刷系统(IWS)、盲点监控(BSD)、电液转向系统(Servotwin)等 。
目前中国重汽已经成功开发电子化线控发动机启停系统、电子化线控油门系统、电子化智能选换档控制系统、电子化线控行车制动系统、电子化线控驻车制动系统(通过行车制动方式实现)、电子化线控转向系统。
通过以下视频可以直观感受到中国重汽智能安全技术
大型物流企业选择采用进口车来跑运输,除了进口车性能口碑外,其进口车驾驶室智能化和舒适性也是选择的原因之一。在驾驶智能化技术开发上,中国重汽着眼于行车安全,单从切入点看,中国重汽在智能化方面,没有玩一些比较虚的套路。切实是奔着市场和用户需求去做的技术储备和开发,这是有真实的销量案例佐证的。
据了解,2015年,中国重汽智能化产品开始小批量推向市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国重汽智能化卡车已累计销售了1000辆,产品覆盖豪沃T7H和汕德卡两大品牌车型。
据悉,这千辆驾驶智能化产品主要用于危险品运输。经过数以千辆计的危险品运输车的试验验证,在控车辆无碰撞、无翻车记录。此外,搭载这些智能化驾驶技术后,其产品经济性,节油效果突出,与普通卡车相比油耗平均降低5%。
驾驶智能化,中国重汽是怎么做到的?
中国重汽的驾驶智能化与其掌控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研发有着重要关系,为什么其它国内重卡品牌至今没有正式推出其驾驶智能化产品,关键在于标定和产品匹配性上,产品智能化程度越高,要标定和匹配程度也越高。
在掌握核心动力总成的基础上,中国重汽全面参与了重卡智能化行业标准制定。通过与德国曼公司的技术合作及与博世、威伯科等众多国际先进的零部件制造商的合作,积累了大量整车智能化技术研发流程体系的建设经验,制定了完整的智能卡车产品开发流程,形成支撑流程运作的设计规范20余项、试验验证标准90余项。
目前中国重汽在智能卡车领域累计科研立项30余项,研发投入数亿元,系统地解决了智能卡车整车平台、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无人驾驶系统、车辆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系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等关键系统开发中的一大批技术难题。
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蔡东指出,中国重汽基于汕德卡车型已经完成1级(辅助驾驶)的AEB&ACC功能样车的试制和功能试验,已经具备量产条件。完成了2级(部分自动化驾驶)的智能化线控底盘样车的试制和功能试验,正在开展上装感知系统和控制策略、整车集成技术环节研究。
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蔡东
如果你以为中国重汽在智能化技术的“造诣”仅在于此,那就有点太低估它了。
除了跟一些国际知名零部件合作,中国重汽在智能化研发领域,还跟国内军事研究院校一起合作开发,相对于一些民用卡车,军事卡车在智能化方面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智能化技术运用更为广泛。
据蔡东透露,中国重汽在无人驾驶方面已取得实质性成果,两辆无人驾驶特种车辆样车已经交付用户试验。
车辆运行智能化,实实在在降成本
除了驾驶智能化,业内比较熟悉的是车辆运行智能化。早在2011年之前,一个名为“车联网”的词汇开始出现在百度的热门搜索中;2011年之后,众多附有“车联网”意义的产品瞬间覆盖了商用车市场。
中国重汽在车辆运行智能化方面,已经有成熟的智能通产品,并广为业内所熟知。其运用于城市渣土车的运行监管,以及车队管理和运营,实实在在的降低了运营成本,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目前中国重汽智能通产品已完成了终端硬件A版/B版的开发和量产化、智能通平台个人电脑PC版软件开发、智能通移动APP版软件开发(支持安卓、苹果系统)。
另外,智能个性定制化选车系统将为卡车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选车体验。目前中国重汽I代首款智能卡车—汕德卡已具备个性化定制条件,今年四季度即可与用户全面对接,明年可全面实行个性化定制。蔡东进一步表示,“我们也将把成熟技术逐步向其他车型推广,开展试验验证。”
中国重汽智能化战略保证行车安全是第一步,在实现主动安全“零伤亡、零翻车”上,实现节能降耗15%以上;在舒适性上,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彻底解放繁重的人为操作。
从长远来看,卡车智能化除了技术上的壁垒,关键还需要政策和法律层面进一步完善。智能化这条路很长,但是蔡东表示中国重汽会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