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信息网 >> 第一原创 >> 正文
【原创】中期成绩放榜:上半场胜负揭晓!
文章来源:中国卡车信息网  作者:最具影响的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30日  
分享按钮

2025年上半年,中国商用车市场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持续深化结构调整,存量竞争、新能源转型与海外市场的拓展,共同构成了行业发展的新格局。各上市公司的中期财报,为我们观察行业冷暖与企业战略成色提供了最佳窗口。

中国卡车信息网结合最新财报数据,对商用车产业链主要上市公司进行分析,试图厘清他们在新赛道上的排位与得失。

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产业链主要上市公司核心业绩数据对比表

图片1.jpg

数据解读:强者恒强,困境企业承压明显

强者恒强,分化加剧:中国重汽与福田汽车在营收、利润增速上继续保持领跑,净利润增速均超30%。汉马科技成为最大“黑马”,凭借新能源车型放量,营收大增50%并成功扭亏为盈。潍柴动力作为龙头,实现营业收入1131.5亿元,归母净利润56.4亿元,表现稳健。全柴动力在复杂市场中保持了营收和利润的小幅增长,展现出一定的韧性。

困境企业承压明显:江淮汽车业绩大幅下滑,净利润亏损7.7亿元,主要受出口业务下滑和高端新能源项目投入巨大的拖累。ST云动(云内动力) 预计亏损扩大,产品降价导致毛利率下滑是其主因。

业绩驱动因素深度剖析

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产业链主要上市公司的业绩,清晰地揭示了行业发展的新逻辑:“得新能源者得增量,得海外者得天下,得核心技术者得利润”。

1. 新能源转型:决定未来的“胜负手”

中国重汽和福田汽车的新能源业务增速尤为显著,这不仅带来了直接的销量提升,更是其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潍柴动力在新能源动力总成和电池领域的布局也开始进入规模化收获阶段,其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飙升255%,显示出强大的产业链协同效应。

一汽解放新能源中重卡市场份额14.5%,增速居首;新能源牵引车市场份额16.3%,位列第一;7月新能源中重卡销量同比增248%。

汉马科技上半年电动中重卡销量大幅增长,是其业绩扭亏为盈的最核心动力。

2. 海外市场:业绩增长的“压舱石”

中国重汽、福田汽车、潍柴动力这些业绩有不错表现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海外业务都表现不错,有效对冲了国内风险。

中国重汽凭借其完善的海外网络布局,出口市场占有率稳固在44.34%的高位。

福田汽车的海外销量取得了显著增长,并且其盈利能力也有所提升。

潍柴动力则通过子公司凯傲集团(Kion Group)和PSI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大量订单和利润,展现了其多元化的全球战略。

江淮汽车则成为反面案例,其在财报中明确表示“国际形势复杂、境外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出口业务下滑”是业绩下滑的主因之一。这再次印证了在当前环境下,海外布局对企业业绩稳定性的至关重要。

3. 产品结构与成本控制:内在的“基本功”

得核心技术者得利润: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在盈利能力和抗风险方面表现更出色。例如:

中国重汽在行业“价格内卷”的压力下,通过产品结构优化,实现了毛利率逆势提升0.8个百分点。

潍柴动力的高端大缸径发动机销量大幅增长,特别是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领域取得了近600台、同比增长491%的亮眼成绩,这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也使其有能力实施高达57%的分红比例。

福田汽车强劲的盈利增长(净利润同比+87.6%)和经营现金流大幅提升415%,为其持续进行技术投入和战略转型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成本与价格压力:ST云动的业绩预告反映了行业的另一面:为应对市场竞争,产品结算价格下调,直接侵蚀了利润空间。这表明并非所有企业都能顺利将成本转移。

挑战与展望:下半年市场何去何从?

尽管头部企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但挑战依然不容忽视:

国内需求不确定性:物流运价持续低位运行,可能导致传统燃油车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白热化:价格战在部分细分市场依然存在,尤其在新能源赛道,新老势力齐聚,竞争日趋激烈。

战略投入的阵痛:江淮汽车的案例表明,向高端智能电动化的转型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和时间周期,短期阵痛难以避免。

展望2025年下半年,行业分化趋势将进一步延续。出口市场虽增速可能回落,但仍将维持高位。新能源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将从“量的比拼"转向”技术、生态、商业模式"的综合较量。

信息检索
关键字
最新专题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