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商用车行业的周期波动成为常态,真正的产业巨头价值在于其穿越周期的能力。行业龙头潍柴动力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正为行业提供了这样一个观察样本:在传统优势与新兴布局之间,这家中国动力巨头如何实现稳健增长与战略转型的并行不悖。
2025年1-6月,潍柴动力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31.5亿元,归母净利润56.4亿元,毛利率保持在22.2%的稳健水平。更引人注目的是,潍柴动力拟每10股派发中期现金红利3.58元,分红比例提升至57%,延续高回报传统。
这一业绩表现不仅跑赢了国内商用车市场大盘,反映出潍柴战略转型的成效和多元化布局的战略价值,更再次证明了其作为产业链“核心枢纽”的稳定器作用。
业绩驱动力一:传统主业“压舱石”,高端化、国际化双轮驱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上半年重卡行业实现销量53.9万辆,同比增长6.9%。作为重卡发动机领域的绝对龙头,尽管重卡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潍柴动力地位依旧稳固。
今年上半年,潍柴动力销售发动机36.2万台,其中重卡发动机12.5万台,高端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销量突破5000台,同比增长41%,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相关产品销量更实现491%的爆发式增长。这表明公司在高附加值、高毛利细分市场的突破正在兑现,产品结构升级成效显著。
同时,国际化布局成为潍柴动力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控股子公司陕重汽重卡出口2.7万辆,凯傲集团新增订单62.1亿欧元,美国PSI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145%,显示出潍柴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抗区域风险能力。
业绩驱动力二:第二增长曲线正在加速成长
如果说传统业务的稳健表现是潍柴的“今天”,那么新能源与智能转型则代表着潍柴动力的“明天”。潍柴动力这份2025年中报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潍柴动力的“第二增长曲线”正在加速成长。
1. 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
2025年上半年,潍柴新能源业务迎来规模化爆发:
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1万辆,同比增长255%;
动力电池销量2.32GWh,同比增长91%;
新能源动力业务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37%。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潍柴动力坚持纯电、混动、燃料电池多技术路径并行,覆盖商用车、工程机械、储能等多场景。烟台新能源产业园投产、刀片电池技术落地、轻卡电池140kWh超大电量等领跑行业,表明潍柴已具备从电池到系统、从整车到能源管理的全链条能力。
2025年,潍柴动力明确提出新能源动力业务收入力争同比翻番以上的增长目标,展现出从传统动力龙头向新能源领军者转型的坚定决心。借助山东重工集团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潍柴新能源业务有望在重卡、轻卡、工程机械等市场实现快速渗透。
2. 智能物流业务稳健增长
在全球农机行业承压的背景下,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实现营收98.6亿元,其中出口收入同比增长19%,拖拉机、收获机等多品类市占率第一。其推出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作业效率,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德国凯傲与美国PSI的强劲表现,为潍柴贡献了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进一步验证了潍柴通过多元化业务组合抵御单一市场波动的战略有效性。
3. 大功率发动机优势延伸至新能源
一个不容忽视的增长趋势是:潍柴在传统大功率发动机制造中积累的技术和工程能力,正在其氢燃料电池、氢内燃机等新产品上得到延续和发挥。这种技术协同效应将在长期竞争中构建起独特的护城河。
媒眼观察
潍柴动力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体现了几点深层逻辑:
一是技术积累的有效转化。潍柴多年来在动力系统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正在新业务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从传统发动机到数据中心备用电源,从燃油动力到新能源动力,技术协同效应明显。
二是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潍柴动力敏锐捕捉到数据中心、新能源商用车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变化,快速调整产品结构和业务方向。
三是全球化布局的战略价值。通过凯傲、PSI等海外企业的协同发展,潍柴建立了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有效分散了单一市场风险。
通过“新能源、国际化、数智化、后市场、大缸径及非道路”六大战略转型的多元发展模式,潍柴建立了更加均衡的业务结构,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潍柴的转型路径为整个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重要借鉴: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必须积极布局新兴领域;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要加快国际化步伐;在追求规模增长的同时,要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展望下半年,随着燃气机优势扩大、新能源核心部件量产、海外市场持续突破,潍柴动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与投资价值。在传统动力与新能源动力的交替时代,潍柴动力正在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